

中国香港
1942年生于广东番禺, 1957年定居香港,1964年开始研习艺术与设计,1967年开始设计工作,获奖无数。靳氏1969年开始水墨创作,不断探索新路,是香港新水墨运动的活跃分子。1970年起参与艺术设计教育工作,桃李满门。
靳氏作品受高度评价,重要奖项包括:首位设计师获选香港十大杰青(1979)、市政局艺术奖(1981)、美国洛杉矶国际艺术创作展金奖(1984)、台湾雄狮美术双年奖(1987)、香港艺术家年奖(1991)、首位华人名列世界平面设计师名人录(1995)、获英国选为二十世纪杰出艺术家及设计师(2000),先后获香港特区颁予铜紫荆星章及银紫荆星章勳衔(1999及2010),并获香港理工大学颁授荣誉设计学博士(2006)。靳氏作品常展出于海外各地,被多间艺术馆收藏。
靳氏热心艺术及设计推展的工作,其中包括担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湖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客座教授、大连轻工业学院名誉教授、河南大学名誉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名誉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台南昆山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台南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视觉设计学系客座教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及前中国分会首任主席、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艺术顾问及香港艺术馆荣誉顾问。 2001年靳埭强设立《靳埭强设计奖—全球华人大学生大赛》鼓励年青设计师。靳氏又致力写作,曾出版二十多本专论,对青年一代甚具影响力。
www.klandk.com

中国
江苏苏州人;
1988年获南京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硕士学位;
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广告协会理事;
平面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
《新平面》杂志副主编;
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30余篇。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获第10届全国美展银奖,并被国内外专业刊物专题介绍,设计作品被著名博物馆、画廊收藏。
活跃于国际平面设计界,应邀担任22届波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GOOD50X70(意大利)、水是生命、能源效应(德国)等国际重大赛事及多项竞赛评委。

中国
1955年出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1971年至1991年在北京外文印刷厂从事印刷活字雕刻工作,1991进入北大方正从事字库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工作,1996年开始涉足字体设计,有多项字体设计作品成功开发为字库产品,并在社会上广泛使用。现为方正集团高级技术专家、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字库业务部字体设计总监。
1996年在日本森泽公司举办的国际印刷字体竞赛中《北魏楷书》获得铜奖,1999年《铁筋隶书》获得该项赛事的评审委员奖。
在第二、三、四、五、六、七届方正字体大赛中担任评委。
初涉字体设计领域曾致力于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印刷字体的结合,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粗宋》、《北魏楷书》、《铁筋隶书》。从2004年开始热心于字体与视觉关系的研究与设计,将保护读者视力健康,建立字体与视觉的良好关系作为字体设计的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下设计的《博雅宋》、《雅宋》、《风雅宋》、《韵动黑》等字库产品得到广大用户和读者的喜爱,被很多主流报纸和杂志广泛采用的。

日本
世界著名西文字体设计师,在日本被誉为“西文字体第一人”。毕业于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1983至1989年在写研公司从事字体设计,1989年起赴伦敦学习西文书法和字体排版约一年半。1990年回到日本后,在字游工房参与了HIRAGINO系列多款日文字体的制作。1993至1997年在Typebank公司担任该公司日文字体西文部分的设计。之后成为自由设计师,发表了数款西文字体,并在国际比赛中屡次获奖。2000年与TypeProject合作,担任制作该公司AXIS字库的西文字体,2001年就任德国莱诺字体公司【Linotype,2013年公司改组为蒙纳字体公司(Monotype)】的字体设计总监,并定居德国。主要负责对字体产品进行品质管理,同时也进行原创字体制作,并与赫尔曼•察夫普(Hermann Zapf)、阿德里安•弗鲁提格(Adrian Frutiger)等著名字体设计师共同进行字体开发和旧字体家族的改良设计,已经开发企业定制字体等。在欧美、亚洲为中心进行巡回演讲和字体设计研讨会的同时,还在世界性的字体设计比赛中担任评审。
获得的主要奖项:
美国U&Ic字体大赛正文字体类一等奖、最优秀奖:Clifford(1998年)
第三届Linotype 字体大赛正文字体类最优秀奖:Conrad(2000年)
纽约TDC字体设计大赛优秀字体奖:ITC Woodland(1998年)、ITC Japanese Garden、ITC Silvermoon(1999年)、FF Clifford(2000年)、Linotype Conrad(2001年)、Palatino Sans(2007年,与赫尔曼•察夫普共同制作)

法国、瑞士
具有法国和瑞士双重国籍的设计师吕迪鲍尔,1956年出生,毕业于苏黎世应用美术学院平面设计系。在继1983年创办了BBV工作室后,他又于1989年将五个独立的工作室整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以便于更好地应对各种交叉式的设计项目。1989年在巴黎,2002年在苏黎世,2007年在柏林,这样多元的经历使吕迪鲍尔在完成各种二维、三维项目中尝试了各种不同的视觉传达方法:识别系统、导示和信息系统、展览设计、城市设计等。在1989到1994年间,他在里昂艺术学校
1995年,吕迪鲍尔在莱比锡书籍艺术及平面设计学院担任教授,同时从1997到2000年都被提名为院长。1999年,他在这所学院成立了跨学科设计学院。
吕迪鲍尔1992年成为AGI协会会员,2004年成为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会员。
目前吕迪鲍尔被聘为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同时也在法国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苏黎世高等艺术学院任教。2004年以来,吕迪鲍尔与vera、Clemens在苏黎世高等艺术学院设计研究所负责“design2context”的项目。

法国
Philippe Apeloig 1962年出生在巴黎,毕业于法国高等应用美术学院和法国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 (ENSAD)。
1983和1985年,他获得了在阿姆斯特丹的Total Design studio工作室实习的机会,他对字体的兴趣自那时起产生。
1985年,他被奥赛博物馆聘用为平面设计师。
1988年,得到外交部的批准后,他前往洛杉矶与April Greiman合作。返回巴黎后,他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
1993年,他受聘于《时装之苑》杂志,担任艺术总监。
1992至1998年,他在ENSAD教授字体排印学。
1993年,他入住罗马法国学院(梅迪奇庄园),并在那里展开了字母设计的研究。这项研究后来为他斩获了1995年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颁发的金奖。
1997年,他成为卢浮宫的设计顾问,后来2003至2008年担任该博物馆的艺术总监。
1999年,纽约的柯柏联盟学院聘请他为全职平面设计教授。2000至2003年,他担任该校的赫伯•卢巴林设计与字体排印研究中心的主任。
2003年后,他离开美国。
他所设计的海报获奖无数,曾获得2007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的金奖以及伦敦的2009国际字体设计会的总优胜奖。他现在经营一家由五名平面设计师组成的工作室,在巴黎和纽约设有办事处。
他的近期作品包括,为2010年在巴黎小皇宫举办的“Yves Saint Laurent”展览,以及2011年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举办的“Automobile as Art – Masterpieces from the Ralph Lauren Collection”展览设计的海报。他还曾经设计过诸多视觉标志和Logo,客户包括巴黎的夏特莱剧院、遗产管理局、国立艺术史学院、犹太教历史及艺术博物馆以及威尼斯大学建筑学院。
他目前正在与Jean Nouvel合作为阿布达比罗浮宫(2016年开始使用)设计引导标示。 Philippe Apeloig是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的会员。
2011他获得了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