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戏机

老虎机
Hiiibrand: 你是如何为作品配色的?
张瑜: 为了让整组作品保持一致性,有系列作品的感觉,颜色上统一使用了蓝色调,众所周知,蓝色也是孤独的代名词。因此在人物选择上并没有采用写实的人物比例,而是在头身比上做了夸张的视觉处理,很多背景也添加了肌理来营造一种不安的情绪。蓝色和橙色的对比色,又让人感觉非常的危险和不稳定。

拼图
Hiiibrand: 你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哪里?
张瑜: 我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于我真实生活中的场景和事件,他们往往会带给我瞬间的冲击,这种冲击往往会转变为一个情绪,一种氛围存放在我的大脑记忆库中。所以当我有想要表达的欲望的时候,我就可以从我的记忆库里把这种情绪或者场景调动出来,有时候画面呈现的是比较抽象的情绪,有时候画面呈现的是具体的场景和人物。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背景不同,感受力也不同,所以即使面对同样的场景,每个人笔下想要表达出来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画面更多的是展现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作者是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的,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画面里除了可以看出来的笔触、颜色、构图以外,更多的是展现特定情况下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处理。

扭蛋机
Hiiibrand: 对于和你一样同样处在创作阶段的小伙伴,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大家吗?
张瑜: 比起掌握精湛的技法,我觉得创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表达的欲望,只有有了表达的欲望,你自然而然就会想着我要用什么形式去表达它,我要用什么工具去表达它,我要用什么画面去表达它,我要用什么颜色和构图去表达它。 如果我表达的画面内容里面需要绘制一个人物,而我人体又画的不好,那我自然而然会想着去学习一下这部分的知识。随着你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越多,你在这一路上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就越多。 知识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你哪方面欠缺的时候,自然而然你就会去补足这一块内容,然后再接着在表达的道路上走下去。所以我觉得技法的学习是“术”,而内在的自我表达的欲望才是“道”。在对“道”和“术”的双重探讨下,你会得出属于自己的审美,然后你只要将自己的审美进行输出就好了。 所以我觉得,技法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于艺术感受力的培养以及对于表达欲望的培育。
Hiiibrand: 有什么可以快速了解插画市场或者进入市场的方法吗?
张瑜: 首先我觉得对于经验不足的新人来说,先不要急着拿笔画画,先从身边或者网上能得到的资源开始做一些调研功课,因为插画这个市场太大了,你比如说,常见的有儿童绘本领域、商业插画领域、文创IP领域等等这么多的种类,你自己到底对哪一方面感兴趣?哪个最能激起你的创作欲望?这些都是要靠前期多去搜集一些资源,做一些功课,尽量多认识一些同行才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我除了是插画师,还是一个网课老师。很多学生只是在网上看到别人画画很厉害又能赚钱就一股脑儿也想学,这种想法肯定是比较片面的。且不说每个人的绘画能力高低,由于插画是看上去是个非常自由的职业,但正因为自由,你自己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公司。你不仅要时时刻刻想着怎么宣传自己以得到更多的订单资源,还得负责怎么和客户沟通以及维持关系,后续还得知道如何签订合同才能不踩坑维护自己的利益,如何开发票,自己给自己缴税,等等...... 能不能很自律又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东西和专业能力没有太大关系,却关系到作为一个插画师事业能否进行下去的关键。试想,你只是画的好,但是不会宣传自己,甲方自然看不到你,你画的好,但是不会签合同,最后属于自己的权利都让给了对方,你画的好但是不会维护客户关系,导致一个月只有一单生意,这些场景是不是想想就头大? 所以如果真的是一个零基础的小白或者刚踏入这个圈子的新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你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接下来才是开展自己工作。比如未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经营好自己的社交平台至关重要,很多商业插画的订单就和插画师本人有多少粉丝多少流量息息相关,参加比赛或者一些艺术市集,也是迅速扩大知名度,进入圈子的方法之一。因为参加比赛你可以认识很多志同道合朋友,同时认识很多这个行业里面的专家大佬,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些外部的声音往往可以给到你一些建议,后续应该怎么样去发展。 虽然到目前为止,这个行业在国内发展的还不是很完善,但是近年来已经有很多插画经纪公司开始陆陆续续冒出来,新手也可以通过背靠插画经纪公司来确保一定的订单量。 综上所述,种种都离不开过硬的专业技能,所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永远是第一重要的。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社会,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也至关重要。

Hiiibrand: 在英国读研究生期间,温彻斯特美术学院的学习方向是什么?对你来说这段经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瑜: 我研究生念的是Fine Art专业,翻译过来就是美术学,课程里面插画、水彩、版画、油画、丝网印刷、雕塑、摄影等都会涉及。其实我一开始并不是走的插画这个方向,正是因为研究生阶段尽可能多的接触了这么多不同方向的绘画,才让我逐渐梳理出我想要走哪一条路。 国外的教育我感觉和国内最大的不同就是导师并不会明确告诉你,你要去做什么,而且让你自己去探索你想要做的东西。我们每周都有小组讨论,大家坐在一起,导师也在,大家一起就某一个同学的作品提出问题,然后作者来一一做出回应,这种类似头脑风暴或者说语言上的探讨,可以激发出更多的灵感。然后课后我们把自己的灵感记录在自己的灵感笔记(速写本)上,再下一次讨论的时候再拿出来,如此反复。作品的评判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失败的作品也不是就拿不到高分,学校注重的是你探索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英国的艺术氛围真的非常浓厚,特别是伦敦,展览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是我个人其实最大的感受并不是专业上的,而是意识上的。把你扔到一个语言都不通的环境里,所有事情都和你以往的认知完全不同,你必须学会观察,学会尽快适应。坚持下来以后,你会发现这些能力会反哺你的创作,因为环境迫使你必须转换思路去理解你现在所处的世界,你的所有感知力是全面打开的。 所以留学的经验并没有人教我眼睛怎么画,头发怎么画,但是却教会了我怎么去观察生活,怎么去创作。

Hiiibrand: 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张瑜: 这个确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是比较难平衡的,稿子多的时候,画不完或者画不好的时候每天都在破防,没有稿子的时候又担心下个月房租也每天在破防。所以如果你还是处于学生阶段,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学生时光,可以多做一些探索,因为这段时间是可以心无旁骛没有任何负担地投入到创作中去的。 至于工作了以后,再专业的插画师也是会每天破防,一地鸡毛的,这种平衡关系真的只能靠自己去调节,但是相信我,它一定可以调节好。

Hiiibrand: 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张瑜: 目前除了商业类插画,我自己是非常喜欢儿童绘本和科普类插画,上半年和《知中》合作的地理科普系列绘本预计年底就可以和大家见面了,因为这个项目现在非常喜欢科普类的插画,未来想在这个领域多多尝试一下。

张瑜个人介绍
2014年毕业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彻斯特美术学院并取得艺术硕士学位,毕业后开始了插画师的探索道路。作品以板绘为主,擅长温馨的儿童插画、科普风插画、表达情感的商业插画。 作品多次入围世界插画大赛WIA、ADC国际设计大奖、日本插画师插画大赛、3x3插画年鉴、第七届全国插画双年展、CQ插画大赛、嗨!品牌等。作品曾多次收录在主流插画刊物如《日本插画年鉴》、《3x3插画年鉴》等等。目前专注于儿童插画和绘本创作,并持续探索插画内在的更多可能性。服务对象包括:河北少儿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知中(知日)杂志。